社区康复与护理的基本原则

2016-03-16 16:26:01 1810

     社区康复服务在国际上已开展近3 0年,呈现出多种模式发展趋势.不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应遵循社区康复服务的基本原则,其最终目标应是:使所有的康复对象享受康复服务,使残疾人与健全人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一)社会化
     康复对象通过社区康复服务不仅要实现功能康复、整体康复,而且还要实现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多*、多组织、多种人员和力量的共同参与。
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发展的一部分。社区康复服务只有坚持社会化的工作原则,才能使这项社会系统工程顺利实施。所谓社会化的工作原则是相对于封闭、孤立、一家包揽的工作方式提出的,具体是指:在*的统一领导下,相关职能*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工作的原则。社区康复服务自始至终均应遵循这一原则。
   

 社会化工作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成立由*领导负责,卫生、民政、教育等多个*参加的社区康复服务协调组织,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采取措施,统筹安排,督导检查,使社区康复服务计划顺利、健康实施。
    2.相关职能*将社区康复服务的有关内容纳入本*的行业职能和业务领域之中,共同承担社区康复服务计划的落实。
    3.挖掘和利用康复资源,在设施、设备、网络、人力、财力等方面,打破*界限和行业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为康复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和动员社会团体、中介组织、慈善机构、民间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康复服务,在资金、技术、科研、服
务等各方面提供支持。
    5.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残疾人和其他康复对象提供热忱的服务。
   

 (二)以社区为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群众教育、社会生活等诸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出现了社区化发展的趋势,如: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等,即向社区大众直接提供各种服务。改革开放方针的实行和*民族邻里互助的美德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康复服务的社区化发展。以社区为本,就是社区康复服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从社会实际出发,必须立足于社区内部的力量,使社区康复服务做到社区组织、社区参与、社区支持、社区受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  每个社区的康复对象构成不同,需求也不同。有些地区老年人的比例逐年提高,有些地区流行病造成的慢性患者增多,每个社区的残疾人构成情况均存在着差异。因此,只有根据社区内康复对象的具体需求制定的社区康复服务计划,才是切实可行的。
   

   2.社区*应当把社区康复服务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两个文明建设之中  *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协调有关*,按照职责分工承担相关的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使社区康复服务成为在社区*领导下的,社区有关职能*各司其职的*行为。
    

   3.充分利用社区内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体化  社区康复服务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社区多种资源的合理布局,充分使用。打破*、行业界限、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这是使社区康复持久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实践证明,大多数依赖于国外或社区外支持开展的社区康复服务项目,都因为未充分利用社区内部资源,而当项目结束、外援撤出后,社区康复服务也逐渐萎缩,甚至停滞。因此,只有充分利用社区内部的资源,才能使社区康复服务持续发展下去。
   

     4.社区残疾人及其亲友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残疾人要树立自我康复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康复训练。残疾人亲友要及时反映家中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帮助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另外,残疾人及其亲友也可以参加社区助残志愿者和康复人员队伍,为社区中的其他残疾人和康复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相关服务。
   

     5.根据本社区病伤残的发生及康复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习俗各异的多民族*,每个社区具有不同的疾病、损伤、残疾情况和康复需求,根据社区中常见的、危害严重的致病、致残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诊断、治疗、预防、保健二康复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普及相关知识,使社区大众防病、防残、康复的意识不断增强,社区人群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三)低成本、广覆盖
    

    1.什么是低成本、广覆盖  低成本、广覆盖是我国卫生工作改革的一个原则,也是社区康复服务应遵循的原则,是指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使大多数服务对象能够享有服务,即获得较大的服务覆盖面。具体地说,在社区康复服务中,以较少岛勺投入,保障康复对象的基本康复需求,使大多数康复对象享有康复服务。
   

     2.坚持低成本、广覆一盖原则的意义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盲目追求康复机构在规模和数量上的发展,而是要加强康复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康复服务质量,走低成本、广覆盖、低投入、高效益的道路。据国外统计,机构式康复人均费用约为1 00美元,近覆盖了20%的康复对象,而社区康复服务人均费用仅9美元,却覆盖了8 0%的康复对象  据国内统计,以脑瘫儿童康复为例,由于床位有限,加之大多数脑瘫儿童受经济、交通、陪护等条件的限制,很少能到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少数能到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3个月为1个疗程,费用近万元。社区康复服务可以就地就近,甚至于在家庭中开展训练,不受疗程的限制,可以长期进行,且经济投入仅数百元就可以满足训练的设备要求。
    

(四)因地制宜
    

    社区康复服务既适合于发达*,也适合于发展*.家,其目的是使大多数的康复对象享有全方位的康复服务。由于发达*和发展*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康复技术及资源、康复对象的康复需求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在欠发达*和地区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本地区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才能解决当地的康复问题。
    

    1.发达地区社区康复服务的特点  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康复服务可以兼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保障政策,为康复对象提供的各项康复服务可以是有偿的;在设施设备方面,多具有专门的训练场所,设置有现代化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等设备;在训练地点方面,以专业人员、全科医师、护士在康复机构中直接为康复对象提供服务为主,以家庭指导康复训练为辅;采取的是现代康复技术,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言语疗法、现代康复工程等。
    

    2.欠发达地区社区康复服务的特点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以低成本、广覆盖为主,即以成本核算、收支相抵的抵偿或无偿方式提供服务;在设施方面,利用现有场所或采取一室多用的方式提供康复服务;在设备方面,以自制的简便训练器具为主;在训练地点上,采取以家庭训练为重点,在康复人员的指导下,以康复对象进行自我训练为主;主要应用的是当地传统的或简单的康复技术。
  

  (五)技术实用
   

    要想使大多数康复对象享有康复服务,必须使大多数康复人员、康复对象本人及其亲友掌握康复技术,这就要求康复技术必须易懂、易学、易会,因此康复技术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化。
    1.现代复杂康复技术向简单、实用化方向转化。
    2.机构康复技术向基层社区、家庭方向转化.
    3.城市康复技术向广大农村方向转化
    4.外来的康复技术向适用于本地的传统康复技术转化。
    

  (六)康复对象主动参与
    

    社区康复服务与传统的机构式康复服务的区别之一  ,是康复对象角色的改变一使其由被动参与、接受服务的角色,成为主动积极参与的一方,参与康复计划的制定,目标的确定,训练的开展以及回归社会等全部康复活动。康复对象的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康复对象要树立自我康复意识。
    2.康复对象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3.康复对象要参与社区康复服务工作。
    4.康复对象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劳动技能,自食其力,贡献社会。


 

newmap | sit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