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者揭秘:爱干活的孩子更聪明

2015-06-02 11:26:43 610

 


衣服从来不洗,家务从来不做,更别提做饭了。亲爱的家长,您是不是有时候也感叹,家里也有个瓷娃娃!
可是,美国哈佛*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得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 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
更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7%,而持有“孩子应该做些家务”观点的家庭中,此比例为86.92%,
4月28日,习大大在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就表示,以劳动托起*梦。其实,除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孩子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也很重要。

学校挺勤快,回家变懒虫
其实学校很重视孩子的劳动体验和教育。比如大扫除、扫雪、值日等,而且孩子表现也不错。但在家里,孩子却变成了另外的样子。几乎从来不主动扫地、拖地、擦玻璃,更别提洗碗、洗衣服,甚至连被子都不叠,整个“甩手大王”。家长经常向老师诉苦:“孩子在家衣服、图书扔得到处都是,每次都是我们收拾,真累啊!”
曾经就有出现过考上名校的“神童”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被学校退学。某县妇联曾对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做过调查,从没洗过衣服的学生占79%,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家庭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为何孩子的劳动表现不尽如人意呢?
有人说,是因为孩子的应试压力大,都是应试教育惹得祸。但也有研究者指出,问题更多出在家长身上。
一项调查显示,有9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都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是在调查父母时却发现,仅有30%的父母相信孩子能真正帮忙做家务。事实上是由于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习惯方面的观念和方法出了偏差。“孩子大了自然会”“劳动可别影响了孩子学习”“孩子小不懂事,越帮越忙”……
这些观念上的误区导致了家庭劳动教育的缺位,孩子在家里就算想劳动也没人教。为了让孩子爱劳动,会劳动,首先家长应对劳动持正确的态度。

“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有啥好处?
*,爱劳动的孩子,学习能力也强
圝  自理能力强的*生学习能力也强。在*教育报的一项调查中,当问及“孩子分内的事情总让您帮忙,您会怎么办”时,在成绩优秀的*生中,“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为43.11%,“有求必应”的比例*为2.12%。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这样看来,并非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孩子学习和休息才是明智的选择。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7%,而持有“孩子应该做些家务”观点的家庭中,此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第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圝  过去20年,*的GDP水平增长十几倍,然而*青少年的平均身体综合素质却明显下降。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2009年与1999年相比,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
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达1.2亿。国际肥胖研究协会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有12%的儿童超重,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古代养生家有“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之格言。劳动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好方法,经常劳动,可以锻炼肌肉筋骨,从而使肌肉结实,关节灵活,体魄健全。

第三,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通过基本的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而相较于跑步等简单的运动,劳动更能促进孩子手脑并用,在解决生活劳动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孩子动脑子,想窍门,如何能把衣服叠得更整齐,怎样才能更快地收拾好杂物……许多有创造性的发明都是在劳动中发现的。

第四,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事实上,孩子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种可贵的自发性的独立意识如果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促进,长大后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办事果断。
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这样孩子以后在面对陌生环境或步入社会后,都能够有较快的适应性能力。
很多家长给孩子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吃苦耐劳”四个字离孩子越来越远了。现在有些孩子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殊不知,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

从小做起,让孩子爱上劳动
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也应从小开始,不同年龄安排不同的劳动内容。
3—4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比如自己吃饭、洗手洗脸、脱穿衣服鞋袜等。
5—6岁的孩子可以开始参加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抹桌椅、收拾玩具和碗筷、洗手帕、扫地、整理床铺等。
7—10岁的孩子可以帮忙扫地、洗菜、洗内裤袜子、晾衣服、叠衣服等,同时也可以参与一些种植花草和饲养小动物的活动。
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慢慢学洗碗、洗衣、淘米做饭、学使用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但在接触电器前,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地教给孩子使用方法,尤其是对于像炉灶这类有一定危险的物品。

积极鼓励,适当赞美,物质奖励应适当
孩子在学做劳动的过程中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可能被子叠得很难看,洗碗时不小心摔了盘子,洗衣服没有把泡泡漂干净……
面对这些“小意外”,家长不应该过于苛责,每个人都是从什么都不懂学起,学习新事物的过程总不会一帆风顺,一次翻脸、批评,很可能就让孩子从此对劳动产生恐惧心理。
家长要珍惜孩子每次有益的尝试,以鼓励表扬为主。孩子每做好一件事,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给他一个微笑,拥抱一下或说声“谢谢”、“干得不错”都可以使孩子感到高兴和自豪,体验劳动的愉快,激起再劳动的欲望。当他失败的时候要安慰他没有关系。
另外,应避免过多的物质奖励,适当的奖励可以成为一种动力,但过多的物质奖励可能歪曲了劳动教育的本质。家长们可以考虑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交替进行,只要是父母的肯定,都能让孩子开心。
 

newmap | sit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