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治疗课程-用绘画打开封闭的心

2014-03-13 16:16:45 470

 

不言不语,不代表我没有思考,谁能看懂,我的语言?

——用绘画帮助封闭的心看到希望、目标

京师博仁—最专业的心理学应用教育机构(微信号:borenxinli),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心理课程与知识。

----------------------------------

京师博仁语:面对来访者的阻抗,不言不语,我们*的方式,一直的询问,告诉他,我们可以信任,可以对我们说自己的困扰。倒不如选择无条件的陪伴,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而后,给他一支笔、一张纸,告诉他,可以随他自己画出自己想画的内容,去表达自己

以绘画为主导的咨询案例:

来访者基本情况:

咨询的是一位父亲和一名13岁的男孩。父亲是一名老师,愁容满面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与我打招呼,孩子没精打彩,忧心忡忡,没有一点儿这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但很有礼地与我打了声招呼。

据父亲介绍,孩子从小品学兼优,活泼开朗,深受老师、同学的喜欢。因进入*以后不适应新的环境而生了一场大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方恢复健康。但令父亲心痛的是孩子病好后,天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愿意与人交流,更让父亲着急的是孩子不想再上学,也不愿意提学习的事。父亲几次尝试着与孩子商量上学的事,但孩子一听到上学二字便情绪不稳定,甚至与父亲顶撞。万般无奈,父亲只好领着孩子前来咨询。

通过与父亲的单独交流,我初步了解了孩子所在学校的氛围(学校没有固定的宿舍与床位,天天打游击战,家长多次找老师谈,老师说床位紧张只能如此,有时睡在别人床上会突然被骂醒,因个子小,下课晚经常吃不上饭……)、目前的境况(一方面不愿意回现在的学校,另一方面如果转回爸爸所在的学校,又觉得没面子。尤其是现在落下的课程太多,如果返校就面临留级问题,很怕被小伙伴笑话。)、亲子关系情况(父亲对孩子期望值高,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能够正确理解孩子的处境。)、孩子的成长史及性格特点等基本资料。

基于孩子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及目前的情况,我知道如果直接与孩子谈上学的事,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那样,咨询将很难进行下去。因此我决定以绘画疗法与孩子进行单独沟通。

以绘画疗法与孩子进行单独沟通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通过热情、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等技术,我初步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在孩子产生了与我交流的愿望之后,便采用了绘画治疗技术。

我先让孩子在纸上随便画点什么,颜色可以自由选择。孩子从水彩笔盒里选择了一支黑色的水彩笔,画了一个水杯,水杯里有半杯水,通过孩子对画的内容的解释和孩子对我所提问题的回答,我发现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力量的支持,压抑而无助。

接着,我又让孩子画一座房子,他依然从盒子里挑选出那支黑色的笔开始勾勒线条。唯独在画房顶时用了鲜艳的玫红色。看得出孩子是一个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人。房子的门、窗紧关着,当我问他里面都有谁时?孩子说里面有他自己、三个小伙伴和一条小狗,可是他们并不常常在这里。当我问孩子为什么会把门窗关这么紧的时候,孩子眼中蓄积了很久很久的泪水,像是突然找到了释放的渠道夺眶而出,我默默为他递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随着泪水的自由流淌,孩子压抑的心情有所缓解,整个身体也明显放松了许多。我让孩子试着打开门窗,让阳光透进来。孩子在旁边画上了金色的太阳,阳光直射窗户。还刻意用了一种明快的颜色把窗户和门的颜色做了修改。看得出,孩子的心情正在好转。

我问孩子还想在房子周围画点什么?他又拿起黑色的笔在房子周围画上栅栏,说这样比较安全。在院子里画了一棵柳树,柳树枝繁叶茂,只是树干略显细了些,院子外面画了一个乒乓球台、沿着乒乓球台画了一条小路一直通向一个大的操场,操场上有一个人,孩子说那是他自己,在那里感觉很自由。当孩子画完这些后,我又采用想像技术引导他修改画的内容、颜色,让孩子通过表达前后的感受,对自己的问题作深入的认识,了解到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自己太追求完美,任何事情都要求做到*,以至于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一旦自己因学习或生活中出现不足时,便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使自己产生了回避心理,以至于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另一方面自己对自己又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学习上出类拔萃,对放弃学习又不甘心。这两种矛盾的心理让他感觉很痛苦。

*,谈到人生的选择时,孩子画了一个迷宫。通过走迷宫,孩子知道了当一个人感觉眼前无路可走时,是要学会回头选择一条新的路径继续走下去,而不是坐以待毙,知道了一个人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一个人都无权替自己做出选择,而且一个人要为自己所做出的选择负责任。

整个咨询过程,我自始至终都未提到上学的事情。只是通过对画的内容、颜色的质疑、交流、修改来探讨孩子的问题,及时给予孩子情感及心理力量上的支持,使孩子在这种交流中深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了解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并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引导孩子对未来作出选择。*,虽然孩子没有明确告诉我他的选择究竟是什么,但从孩子舒展的眉头、脸上的笑容、以及主动向我要取电话号码及邮箱的行为,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在经历这次痛苦之后找回昔日的风采,做出理智的选择,他的心智也将获得飞跃性的成长。

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死角,这些死角就好比走迷宫时进入的一条条死胡同,虽然这些死胡同会给我们带来暂时的痛苦与迷茫,但是,挣扎于这些死角会促使我们去思考、变通、感悟、学习,当我们经过努力突破了这些死角而走入一条阳光之路时,我们将变得更加聪明、智慧、成熟。

绘画艺术治疗解读:

艺术治疗强调:看一幅画时,不应将其随意分割,或就画论画,而应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来访者的绘画是必要的,同样,从绘画过程、绘画取材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变化去理解来访者的绘画也是很有必要的。

理解来访者的绘画作品是一种很重要的临床技能。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专家玛考尔蒂认为绘画没有一个固定的意义,心理医生应关注来访者绘画的多方面的特征,并尊重每一个来访者绘画表现的独特性。有不少临床心理专家也指出:绘画技术应用起来很便捷,但对它的解释应该谨慎。一是由专业人员来解释;二是作画者本人的解读很重要。只凭书本上的标准就去给别人测验、解释,是一种不专业、不严肃的做法,对当事人的帮助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无用的。

*要说的是,图画中所显现出的分析结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幅画都是动态的,把单独的元素抽取出来进行解释,很容易犯错误。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对您对于绘画的了解能够有一些帮助。愿您在咨询的道路上,不断的成长,跟随心的脚步。请记住:生活本就是一幅画,每一步的完成,都是由自己来执笔。想要更多的去了解绘画的潜意识语言,敬请关注:4月18日——20日,京师博仁隆重推出艺术治疗之母孟沛欣教授亲授的绘画艺术治疗工作坊,详情请点击:


----------------------------------

【老朋友】记得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给朋友奥!

 

 

关注我们--公众账号搜索”或点击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

关于京师博仁:最专业的心理学应用教育机构(微,每天为您献上*最全最实用的心理应用课程信息与心理学知识。

 

 

newmap | sitemaps